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跨越心中的磁北極-讀後觀感



在台灣的運動員想法頗為單純認為只要把專項練好,教練交待的做好,便會有不錯的成就。只不過卻忽略了外界如何看待運動員,這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便是教練,若不灌輸除了運動就是比賽跟訓練兩種模式之外的第三種-選手還需要在社會上生存的目標!一套好的教育方式能夠始運動員的未來不在迷惘。如此能造就更多的運動人才,由教練的教育思維下運動員須了解到目標訂了,計劃,執行這些都不能省,認真實踐迎接最後的考核。這便是學以致用的最好例子。再來是父母的觀念,若不能給予支持這條路上將走得特別辛苦,問題根本在於運動原本身對於未來還是沒辦法妥善規畫,交代不出一套能說服家人的方案在這情況下有哪位家長願看著自小孩冒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今家長沒有一位捨得看自己的小孩吃苦,明明念書最輕鬆卻要自己搞的這麼累。況且賭上的是一個沒有把握的未來這些問題下便使的家人的反對。小孩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只是大人們只願意相信他們選擇相信的事,犧牲的卻是小孩子一輩子的遺憾。本身自己也曾是選手也因為上述的問題而被迫放棄,為什麼沒辦法懷著夢想朝夢想前進,多少懷有非凡才能的小孩因為種種因素而被迫放棄,多少精英份子這樣的消失,看看世界各國體育人才培育體制想想自己國家,答案應該呼之欲出,若凡事只隨口說說,遇到才處理失敗才檢討,那我們國家還要走多少冤枉路喊幾次後悔才學得教訓 ?

最重要的一點,國家政策,政府,先前的幾個例子很明顯撞球天才吳珈慶因不滿政府對於運動員如此的不重視轉籍他國,更之前桃園縣龜山國小少棒隊為國爭光之後才正視運動培育的問題等等,都不難看出國家如此的不正視,儘管再經費不足,設備不全等等不利因素下,台灣的運動員仍堅持夢想朝著自己目標努力對比起政府的態度令人難過。凡事只在事後才有實際行動,當運動員最需要幫助時卻避而遠之,如此的做法只會造就運動風氣退潮,更多的運動人才出走。上述的三個觀點是環環相扣的,只改善一項並不會好轉,唯有從根本做起才能徹底改善,讓運動人能更專心在訓練與比賽上,一圓夢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